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論壇日前在在海南博鰲舉行,業內專家聚焦“農業機械化與糧食安全”“‘十三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分析”兩大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論壇嘉賓認為,新的歷史節點給中國農機工業提供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因而站在新起點上的中國農機工業需要由以往的“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需要進一步優化產業鏈、調整行業結構,進而實現行業的全面升級。
與會嘉賓共同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將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農村的改革將加快,新的經營體制將建設,農機化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這必將為保證農機化發展提供裝備的農機工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副站長李安寧表示,“十三五”期間要著眼于提升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和水平,以貫徹落實新修訂后的農業技術推廣法為準繩,立足改革創新,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結合起來,把解決國家推廣機構目前還不同程度存在的體制不順、機制不活、保障不夠、活力不足等問題,與解決其他主體承擔的經營性推廣發展不夠、作用發揮不足等問題結合起來,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并重,推進農機化技術推廣邁上新臺階。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方憲法表示,農業現代化的經營模式向生產集約、產業集成的高效產業發展,產業鏈和價值鏈趨向高度融合。農業現代化作為國家獨立自主的核心戰略,技術裝備保障能力不可或缺。拓展領域、增加品種、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建立起能全面滿足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的裝備技術創新體系和國際水準的裝備制造體系,并走向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應作為戰略目標的基石。
福田雷沃國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桂民介紹了福田雷沃農業裝備技術創新實踐和未來的技術創新規劃安排,并建議國家設立農業裝備自主化專項工程,采取專項政策,促進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升級,提升農機工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支持中國農業裝備企業參與全球化發展和競爭,包括進行海外企業并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生產制造工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