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標準引領,用先進標準倒逼裝備制造業轉型和質量升級,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
農機補貼或將仍是主導市場方向的重要力量今年中央財政已下撥首批209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第二批資金也將下撥到位。據了解,多數省...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我國農機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再加上購機補貼政策實施10多年...
專家指出,農機化發展必須適應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擴大農機化的服務對象,拓寬農機化的領域和市場。農機化的發展也要與自己的特色優勢資源開發結合起來,發展效益農業,才能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中充..
當前,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為農機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農業機械裝備制造業要以國家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培育核心競爭力,通過創新實現突破,..
近日,首屆中德農機化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副司長孔亮在論壇上發言時表示,“十三五”是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期,是我國農機化加快發展的機遇期,更是我國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十二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成就很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成就有四。所謂標志性成就,就是在發展進程中出現前所未有的發展節點,也是通向未來的新起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60%以上。2014年達到..
我國農機市場在惠農政策的強力推動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十年發展黃金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如今,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從根本上改變長期存在的土地投入與產出效益低,農村勞動生產率低,農民收入..
“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機工業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以及財政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和稅收優惠政策的傾斜,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4000億元的發展目標,比“十一五”末增長73.55%,農機工..
進入4月,農機生產和銷售開始進入旺季。根據環保部《關于實施國家第三階段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公告的要求,自4月1日起,停止制造、進口和銷售裝用國Ⅱ發動機的整機。12月1日起,所有制造、進口和銷售的農..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十八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